攀岩新星闪耀国际赛场,中国选手勇夺世界杯分站赛冠军

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国际攀联(IFSC)世界杯攀岩赛法国霞慕尼站比赛中,中国攀岩队再创佳绩,年仅21岁的年轻选手李明(化名)在男子难度赛项目中力压群雄,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摘得金牌,这是中国男子攀岩选手在本赛季世界杯分站赛中的首枚金牌,也是中国攀岩队继东京奥运会后在国际赛场上的又一重大突破。

比赛回顾:惊心动魄的巅峰对决

霞慕尼站是本赛季世界杯攀岩赛的第四站,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参赛,男子难度赛决赛在霞慕尼著名的天然岩壁场地举行,赛道设计极具挑战性,不仅包含多个动态跳跃动作,还设置了多个需要极高指力和核心力量的悬垂段落。

李明在预赛中表现稳健,以第三名的成绩晋级决赛,决赛中,他面对的是上届世界杯总冠军、日本名将佐藤健一(化名)以及欧洲新锐选手、法国本土选手卢卡斯·杜邦(化名),比赛开始后,佐藤率先登场,凭借丰富的经验完成了赛道的前半段,但在一个关键动态跳跃点失误脱落,最终成绩定格在45+(即完成45个动作),随后登场的卢卡斯表现更为出色,成功突破佐藤的瓶颈,但在接近顶部的最后一个难点因体力不支脱落,成绩为48+。

压轴出场的李明展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执行力,他采用独特的节奏控制策略,在关键难点处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态节省体力,最终一气呵成完成全部52个动作,成为全场唯一登顶的选手,他的夺冠成绩不仅刷新了个人最佳,也创造了本赛季世界杯难度赛的最高完成度。

成长之路:从业余爱好者到世界冠军

李明的攀岩之路始于偶然,12岁时,他在家乡云南昆明的一家商场里首次接触室内攀岩墙,从此迷上了这项运动,由于云南多山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岩壁资源,他很快从室内转向野外攀岩训练,2018年,15岁的李明在全国青少年攀岩锦标赛中崭露头角,被选入国家青年队。

攀岩新星闪耀国际赛场,中国选手勇夺世界杯分站赛冠军

“他的进步速度令人惊讶,”中国攀岩队总教练王海(化名)回忆道,“别的孩子可能需要两年才能掌握的技术动作,他三个月就能熟练运用。”2021年,李明在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中包揽难度赛和攀石赛双冠,同年入选国家队,尽管在东京奥运会上因经验不足未能进入决赛,但这次失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。

“奥运会的经历让我天天盈球意识到与世界顶尖选手的差距,”李明在赛后采访中表示,“过去两年,我每天训练6小时,重点强化了指力和动态协调性。”他的努力在本赛季初显成效:此前三站世界杯中,他两次闯入决赛,并在意大利站获得铜牌。

中国攀岩:从边缘项目到奥运争牌点

攀岩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,但发展迅猛,2016年,国际奥委会宣布攀岩成为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,中国体育总局将其列为“潜优势项目”重点扶持,近年来,通过“跨界选材”计划,一批体操、武术运动员转型攀岩,迅速提升了国家队整体实力。

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,中国选手潘愚非(化名)获得男子全能赛第七名,创造了当时的历史最佳战绩,而女子选手宋懿龄(化名)更是在速度赛项目中打破亚洲纪录,随着李明等新生代选手的崛起,中国攀岩已形成“速度赛保优势、难度攀石求突破”的多元化发展格局。

国际攀联技术代表马克·安德森(化名)评价道:“中国选手的进步有目共睹,他们正在改变亚洲攀岩的版图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攀岩的群众基础也在快速扩大,据中国登山协会统计,全国室内攀岩馆数量从2015年的不足50家增长至2023年的超800家,注册运动员超过3000人。

未来展望:巴黎奥运会的新目标

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,攀岩项目赛制将迎来调整:速度赛与其他小项分离,单独设立奖牌,这一变化对中国队更为有利——在速度赛领域,中国队已具备世界前三的实力,而李明的此次夺冠,则证明中国在技术型项目上同样潜力巨大。

攀岩新星闪耀国际赛场,中国选手勇夺世界杯分站赛冠军

“我们的目标是巴黎奥运会站上领奖台,”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志坚(化名)透露,“下一步将组建复合型保障团队,重点解决运动员在高海拔比赛中的适应问题。”据悉,中国队计划在西藏林芝建立高原训练基地,模拟霞慕尼等欧洲高海拔赛场的环境。

对于李明而言,世界杯金牌只是起点。“攀岩的魅力在于永远有更高的目标,”他擦拭着手中的镁粉说道,“就像比赛中的岩壁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支点在哪里,但必须全力以赴去触碰。”

霞慕尼的夕阳为岩壁镀上金边,而中国攀岩的黄金时代,或许正随着新一代选手的崛起缓缓开启。